近期,全国十多个省份电力供应紧张,且多家企业也已出台了“限电减产”的措施。至于这限电的原因,简单来说,一方面是供需失衡,电力的供应和需求差距严重,而动力煤价格和电价倒挂更严重。
同时,在国家双碳战略下,各地政府的减排压力也是与日俱增。
在限电政策下,化工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企业,都会被列入重点能耗双控计划之中,也定将引起原材料价格的波动。于是,在行业中就开始冒出一些声音:原材料价格又要涨啦,工厂是产能不足啦,要提前赶紧备货啊,更多的,还是看见经销商们在朋友圈里以此暗示用户们,赶紧下订单。大体来说,作为整机制造企业而言,能耗相对有限,本身受限电政策影响不大。但目前一些高耗能如铜铝加工厂,受限电政策影响交货吃紧,提出了涨加工费的要求,预计会引起一轮加工费的涨价,但相对原材料成本,加工费的占比并不大,至于加工费的上涨向下游传递的程度,还是要根据后续情况观察。
总而言之,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,市场价格都还是会处于相对平稳的阶段。但是受到原材料交货的影响,整机企业的交期应该会有一定的压力,尤其是订单生产的非标产品。
显然,这供货的和卖货的风向有点截然相反。经销商作为直面终端的销售环节,借着限电政策抓紧逼单,也是情有可原。毕竟,合同签了也才算是“落袋为安”的一小步嘛。尽管这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,但经销商 “想涨价”也反映出对于“利润”的渴望。
其实,无论是厂家,还是商家,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,不单单是一个因素决定的。而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,也不是只有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决定的。
企业经营对于利润的需求,真正的应该是从客户那里获得不妨碍继续经营业务的利润。
这就是说,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该追求的是利润小化,追求的是物美价廉的价格定位,其本质核心就应该是对于企业经营中运营能力的考验。如此,每一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,对于厂家也好,商家也好,可以说都是一次全面的自检的大考。